2025年9月23日上午,吉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吕振羽学术讲座”第一讲在东荣大厦B102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次讲座邀请东北师范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院长、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中国日本史学会会长、教育部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委员会委员韩东育教授担任主讲嘉宾,讲座题目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国际生存环境》。本次讲座由吉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和吉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历史文化学院常务副院长马卫东教授主持。

讲座从“共产主义诞生伊始的处境”“中共、苏共和日共的纽带:共产国际”“地缘政治下的‘主义’与‘利益’”“日本的防共容共政策与中共生存状态”“只要主义真——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中共对抗战胜利原因的客观表达”等六个方面,系统梳理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复杂国际格局中的生存与发展轨迹。韩东育教授指出,无论是“幽灵”还是“曙色”,自《共产党宣言》诞生那天起,共产主义运动便遭到了资本主义世界的梗阻和围堵。和西方一样,近代以来的日本,也一直对与共产国际有关的信仰和组织,保持着足够的警惕。 然而,日本政府所设置的“防共”隔离墙,最终竟以“容共”的方式自我崩塌。其间经纬,扭曲而戏剧,矛盾而复杂。当我们去凝视中共百年生涯中的这一历史侧面时,党史中鲜为人知的细节与艰辛,或许能给今人带来别样的启示。
在分析中国抗战胜利后各种舆论的基础上,韩东育教授再次强调了中国共产党对于抗战胜利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期间始终坚持民族团结,坚持统一战线,通过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战役,有效打击日军,为抗日战争最终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一历史进程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智慧和应对复杂国际环境的能力。

韩东育教授还就同学们提出的关于“战后中日关系的走向”等问题一一作了解答,历史文化学院师生50余人参加了本次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