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9日上午,吉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吕振羽学术讲座”第三讲在前卫校区中心图书馆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讲座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徐义华担任主讲嘉宾,讲座题目为《中国文字特点及其对早期史学的影响》。本次讲座由吉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主办,历史文化学院常务副院长马卫东教授主持。

徐义华研究员从文字是“语言的视觉化”这一特质出发,深入辨析了表意文字与记音文字两大系统的根本差异。他指出,表意文字(如汉字)源于对世界的观察与归纳,可能由早期宗教或政治群体创制,其字形能直通概念思维;而记音文字则侧重于记录语音,重约定性,可能与商贸活动关系密切。
徐先生强调,汉字作为当今世界唯一仍在使用的表意性官方文字,其独特的表意性对早期中国史学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具体阐述为三点:一是历史记录的“上层化”与“中心化”,使得社会与地域的多样性在书面记录中被整合与简化;二是促进了认知体系与上层文化的趋同,并以周人学习商文化后取而代之为例,说明了文字在文化传承与权力转移中的关键作用;三是文字的稳定性相较于易变的口语,更利于固定和传承核心观念。
报告结束后,徐义华研究员与马卫东教授还就“文明、国家与文字”的主题展开了精彩对谈。本次讲座观点深刻,引发现场师生对文字与文明塑造力的深入思考。